第十七章 报恩与真心人(中篇)

logo

几日后,宪宗便传旨派人将朱佑樘请到乾清宫中来。传旨的太监到慈宁宫的时候恰巧两宫太后正在陪同小太子读书练字,这小太监早有耳闻这两宫太后都不是好惹的,于是便在朱佑樘的书房前候着,这小太监自以为是的聪明倒是让两宫太后起了疑。两宫太后一听说是宪宗紧急召见朱佑樘,而这个太监却因为自己在屋内迟迟不肯进来传旨,总觉得这其中有蹊跷。便将这个等候多时的太监叫了进来。

“你是何人派来的?来我慈宁宫有所谓何事啊?还不速速给哀家交代清楚咯!”孙太后一见那传旨的太监便大声问道!

钱太后当了多年的皇后陪着朱祁镇经历过大风大浪,为人十分谨慎,对于下人也是很有一套的。对于自己的敌人她向来不会心慈软。如今她最看重的便是她的这个小皇孙朱佑樘了,她知道此刻的朱佑樘是宫内宫外不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想要害朱佑樘的人不在少数。而眼前这个太监十分的可以,钱太后对于这个突然来传旨的太监十分的好奇。

那太监听到钱太后这番话以后更是吓得不轻,急忙给钱太后跪下,一直不停的磕头,磕完几个响头后便畏畏缩缩的说道:“回禀太后的话,奴才是乾清宫的太监,奉万岁爷口谕请小太子移驾乾清宫,万岁爷有急事要跟小太子讲。”那小太监一说完话便抬头看了一眼这高高在上的太后,这一眼看得这小太监可谓胆战心惊,钱太后用一双凌厉的眼睛瞪着那名小太监。此刻那名小太监被吓得直哆嗦。钱太后觉得这个来传旨的小太监很是不对劲,但是又没有什么证据,于是想了一个万全之策。“哀家也许久没有见万岁爷了,这样吧,哀家带着小太子随你一同去乾清宫见万岁如何?”这话看似是在征求那小太监的意见实则是在通知那小太监自己要做什么,就想试探试探这个小太监会有怎样的反应。

小太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阻止,但是想到自己进入乾清宫是总管太监曾经说过一句话‘主子说什么就做什么,这才是奴才该有的本分。’现如今好像只能随了钱太后的意了。来传旨的小太监急忙说道:“奴才这就给太后您开路去。还请太后和小太子赶紧些。”

钱太后对这小太监的话十分的满意,点了点头,将朱祐樘从座椅上抱了下来,随即徒步拉着朱祐樘的向着乾清宫出发了。一个时辰过去了,宪宗见朱祐樘和传旨的小太监还没有来,心中有些慌了,生怕自己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又被奸人所害了。正当宪宗坐不住想要亲自去一趟慈宁宫的时候,便看到了钱太后带着自己的儿子来了乾清宫。宪宗急忙向钱太后行了一个礼,并且问道:“母后,不知母后今日怎么得空来儿臣的乾清宫啦?”

钱太后看了一眼身旁的小太子,又看了一眼来传旨的太监,说道:“万岁爷,哀家的好儿子,你以后要传旨还是派一个稳妥一点的。这小太监畏畏缩缩的我还以为他是假传圣旨,目的是为了害我的乖孙儿。没想到倒真是皇帝你的小太监,哀家此番前来也是想护送我的乖孙儿。哀家可不想咱们大明朝断了后了!”钱太后明面上是在责怪那名小太监,实则是在责怪宪宗办事不够稳妥,用人不善,那也没能力办事儿的人倒是提拔到了自己身边,再也就是责怪宪宗专宠万贵妃的后果。宪宗听得出钱太后的弦外之音,许多年了,宪宗也有许多年没有听到钱太后的训诫了,突然听到非但不反感反而有些舒坦。这么些年了,没有人肯指出自己的错误,而自己也是看到了事情的后果才知道当初犯下的错误。可惜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宪宗十分受教的向钱太后鞠了一个躬,并且说道:“多谢母后提点,儿臣定当谨记母后的教诲。母后难得来一趟,不如到偏殿去歇息一会儿,我有事情给佑儿说说,随后就来陪母后。”

钱太后摇了摇脑袋,有些不悦的说道:“难道有什么大事是哀家不能听得吗?皇帝是不信任哀家还是怎么着?这么着急着赶哀家走?”钱太后有些生气了。宪宗见钱太后有些不悦,便急忙解释到:“母后过虑了,儿臣没有要赶走母后的意思。罢了!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在纪淑妃走之前,她请求朕一件事情。说来这件事情也是大事儿。纪淑妃请求我准许此刻简箬带着佑儿出宫一趟,为的是感谢当年让佑儿能够活下去,并且抚养了佑儿将近一月的一名秀才。如此说来这名秀才还是我大明江山的救星,也是朕的恩人。如今朕答应纪淑妃的事情的时间已到,朕让佑儿来就是为了告诉佑儿这件事,让佑儿随简箬出趟宫,亲自谢了那恩人。”宪宗向钱太后一五一十的解释道。

钱太后总算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会儿事儿,但是仔细想了想,若是此刻出宫,岂不是很危险,宫中上上下下都盯着小太子的一举一动,如果找到合适的时定会要了小太子的命的。如此看来出宫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这大明江山将会后继无人啊!钱太后急忙阻止道;“报恩的话哀家没什么意见。但是这出皇宫还请皇帝三思啊,要知道这后宫危四伏,想要小太子的命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啊!”钱太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

其实这一点宪宗早就想到了,所以在一路上就安排了许多锦衣卫高暗中保护着朱祐樘,并且陪同朱祐樘去的人里面除了简箬以外还有另外两个锦衣卫中的顶尖高保护。如此看来就算是有再厉害的刺客也伤不了朱祐樘一根汗毛。但是看钱太后的模样是轻易不会让朱祐樘离开皇宫了。于是宪宗立马笑道:“母后您就放一万个心吧,朕已经安排好了,已经派出层层保护,定没有人上得了佑儿的。母后,您看?”宪宗不敢确定自己这番话说出来以后能否让钱太后宽心,但是宪宗明白,此刻无论说什么钱太后都不会放心的,但是既然自己已经答应过珍儿的事情,那肯定是要办到的。

钱太后看宪宗一脸虔诚的样子,也不好博了宪宗的面子,一句话都没有说,便转身离开了。随即将自己培养多年的护卫给派了出去。此番一来,保护朱祐樘的人便有了三路人马了,一路是宪宗的锦衣卫,一路是废后吴氏的娘家的势力,还有一路则是钱太后培养出来的亲信。如此一来量对方有通天的本事也轻易奈何不了朱祐樘。

在几路人马的重重保护下,在简箬的带领下,朱祐樘来到了张峦的家中,此刻的张峦早已为人父许久了。在朱祐樘回到皇宫的第二年,张峦的妻子便有了身孕,为张家诞下了一名女儿,张峦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十分喜爱,并取名为张偌龄。在第三年,张峦家又添了一名男丁,张家总算是有后了,张峦对自己这个晚来的儿子更是喜爱不已,将其取名为张鹤龄。如今的张家已经是儿女绕膝了,家中也是有了孩童般的气息。简箬突然带着朱祐樘出现在张峦的面前着实将张峦吓得不轻。

张峦见眼前这个小孩子衣着不凡,心中便想着,黄色的衣袍只有皇室才可以使用的。而眼前这个孩子看起来气宇轩昂颇有皇家的气度,恐怕这个孩子身份十分显赫,多半都是皇亲贵族。于是张峦便十分有礼的向简箬和朱祐樘鞠了一个躬。这一鞠躬才发现朱祐樘穿的黄色锦袍上绣着一条蛟龙,读书人都知道这象征着什么,眼前这个身着黄色衣袍的小孩子定是当朝太子无疑了。张峦急忙从鞠躬变成了跪下磕头,并说道;“草民不知太子驾到有失远迎,还请太子殿下见谅!”张峦说完这句话,不敢起来,没有这个小孩子的允许,自己一个小小的平民怎可随意起身。

简箬赶紧在朱祐樘的耳旁说道;“眼前这个人就是当年救下你的恩人。对于恩人小太子该怎么做,就不用简箬教你了吧!”朱祐樘听完简箬这番话,随即也跪了下去,并且扶着张峦的双臂说道:“朱祐樘多谢张秀才的救命之恩,对我照顾了足足一月之久,此恩此德朱祐樘铭记于心。张秀才对我不必多礼。您的年纪已如我父皇那般大了,您这般跪我分明是折煞祐樘了!还请张秀才快快起来,接受祐樘的叩谢救命之恩才是。”张秀才听完朱祐樘这番话惊呆了,当年自己好心收养的孩子居然是当今天子的龙嗣,还是如今的当朝太子。张峦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呆呆的看着朱祐樘。没想到在张峦发呆的时刻,朱祐樘对着张峦磕了三个响头以谢张峦的恩德。张峦被朱祐樘这几个响头给惊醒了,立即将朱祐樘扶起来,并且说道;“能救小太子是我张峦三生修来的福分,太子殿下不用这般客气。还请太子殿下起来吧!不然草民可是犯了大不敬之罪啊!”随即,朱祐樘便站了起来。双眼十分有神的看着自己的救命恩人。

张峦早年就听说这个小太子人虽小却为人忠厚,以后长大了定会成为一代明君,如今见到真人,果真小小年纪便气度非凡,并且十分谦和懂礼,实属我大明之福啊!